
韓國三大船企后程發力中型船企仍苦不堪言
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韓國三大造船企業正期待著在第四季度末能夠后程發力,一舉扭轉今年以來的接單頹勢。與此同時,韓國中型船企依舊深陷訂單枯竭困境,急需政府支援。
三大船企期待年底豐收
最近三周內,繼大宇造船從歐洲某船東獲得了共約19.84億美元的6艘LNG船等訂單之后,三星重工與希臘船東簽訂了總價超過1.1億美元的2艘15. 6萬載重噸級蘇伊士型原油船的建造合同,現代重工集團負責造船業務的二級控股公司韓國造船海洋又成功從非洲以及歐洲船東獲得了約2.13億美元的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和 5萬噸級化學品/成品油運輸船等3艘訂單。
因此有人期待,通過在年底發揮后勁,韓國三大造船企業能夠一次性挽回今年的不景氣局面。
有預測認為,韓國三大造船企業組成的“聯軍”與卡塔爾國家石油公司(QP) 簽訂的23.6萬億韓元(約合208億美元)的LNG運輸船建造備忘錄協議(MOA)的正式合同最快也會在年內簽訂。
中型船企境遇苦不堪言
但是這種期待對于韓進重工、STX造船海洋、大鮮造船、大韓造船等韓國中型造船企業來說,卻是“遙遠的世界”。他們因直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沒能確保充足的工作量。因此,中型造船企業正通過縮減人力或出售資產等方式進行結構調整。
據造船業界人士10月28日透露,韓國中型造船企業的接單金額已經驟減到只有10年前四分之一的水平。按照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海外研究所的數據,2010年韓國中型造船企業的接單金額為39.5億美元,2019年已減少到9.1億美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以來全球造船市場大幅萎縮,韓國中型造船企業的處境變得更加嚴峻。
今年上半年,由韓國中型造船企業共承接了6艘油船、15.7萬修正總噸(CGT)的訂單,同比銳減38.7%;接單金額也驟減44.5%,只有2.8億美元。預計下半年可承接1億美元金額的訂單,同比減少70.3%。預計今年全年的接單金額約為4億美元,僅為10年前(約40億美元)的十分之一。
因此,所有韓國中型造船企業為了節省固定成本,正在持續進行結構調整。
從2018年開始,STX造船海洋以6個月為單位進行循環無薪休假,今年6月底更是實施了以全體員工為對象的自愿退休制度。作為STX造船海洋最大債權人的韓國產業銀行(KDB)將于11月底發布對該公司的出售公告,并著手公開出售程序,預計年內完成出售工作。
韓進重工繼去年之后,今年也繼續實施了員工自愿退休制度。去年6月,韓進重工因虧損嚴重,以生產崗位和事務型崗位為對象實施了自愿退休制度,之后在生產效率提升以及債權團支援下似乎克服了萎靡不振的狀況,但在今年由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導致接單困難后,在今年6月再次接受員工的自愿退休申請。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陷入“盈利破產”怪圈的大鮮造船,則在最近玩起了“苦肉計”。據悉,該公司10月份只為員工支付了一半的工資。雖然大鮮造船自2018年以后一直保持盈利,但由于接單量驟減導致現金流不足,只能勉強支付350名員工的工資和一部分合作公司的外包勞務費以及設備貨款。大鮮造船表示,一旦資金流動性問題得到解決,就將追加支付剩余的費用。
業界呼吁加大扶持力度
韓國業界人士指出,中型造船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力,必須通過韓國國內的海運公司在本國企業下單訂造新船才能支撐。有人指出,根據韓國政府2018年發布的“海運重建5年計劃”,成立了韓國海洋振興公社,制定了在本國訂造新船的政策,但優惠卻只給了大型海運公司和造船企業。
業界人士分析,支持造船企業接單的金融政策也應該進一步深化。與韓國三大造船企業不同,中型造船企業缺乏以自身資金解決船舶建造相關準備金的實力。因此,如果無法得到金融機構提供的預付款保函,中型造船企業即使承接到訂單,合同也有可能被取消。
韓國業界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政府在去年4月把預付款保函的發放額度從之前的1000億韓元增加到2000億韓元,但與實際船舶價格相比還是非常低。韓國政府應該積極提供援助,幫助奠定造船強國基礎的中小型企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 (王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