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罪中國船廠?韓國4大中型船企苦苦掙扎
盡管全球造船市場行情復蘇,但韓國的中型造船企業仍面臨苦戰。與HD韓國造船海洋、韓華海洋、三星重工等三大船企訂單爆滿、業績飄紅相比,韓國的4家中型船企今年依然虧損,苦苦掙扎。
據韓國業界11月19日透露,K造船(原STX造船海洋)、大韓造船、大鮮造船、HJ重工(原韓進重工)今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均出現虧損。其中,K造船、大鮮造船、HJ重工的財報顯示,今年1~9月,營業虧損分別為107億韓元(約合826萬美元)、877億韓元(約合6772萬美元)和1272億韓元(約合9822萬美元)。不公開業績的大韓造船也出現了持續虧損。
令人關注的是,陷入流動性危機的大鮮造船已于10月12日向主債權銀行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申請了walkout(企業改善作業)。韓國業界有人擔心,如果中型船企因為陷入持續虧損而倒閉,其所在地區的中小合作企業也會接連破產,造船產業生態的基礎可能會動搖。
韓國業界表示,4家中型船企陷入生存危機的最大原因,是受到中國船企價格戰的沖擊。因為韓國中型船企主要建造中小型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等,而且訂造這些船型的航運公司也以中型企業為主,資金實力一般,因此新造船的價格基本左右著訂單歸屬。而中國船企建造的同類船型價格普遍比韓國企業的報價低15%至20%,以價格競爭力壓制了韓國中型船企,因此基本上壟斷了這些船型的訂單。
據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海外經濟研究所數據統計,2022年韓國中型船企承接的新船訂單共計28艘75萬修正總噸(CGT),同比下降44%;接單金額為14億美元,同比下降53%。在全球中型船舶市場,韓國船企的訂單市占率也從2021年的13.4%下降到2022年的11.2%,下跌2.2個百分點。由于接單量巨減,韓國中型船企在韓國新船訂單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從2021年的6.8%大幅減少到3.1%。
進入今年以來,韓國中型船企承接新船訂單的形勢依然不見好轉。今年上半年,4家中型船企承接中型集裝箱船、中型天然氣船訂單數量為“零”。
韓國業界相關人士指出,除了被中國船企的價格戰壓制外,韓國中型船企勞動力短缺、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影響導致生產能力下降也是接單困難的重要因素。
一位中型船企人士透露:“在人手本來就不足的情況下,從公司離職跳槽到大型船企的人不斷增加,能否及時建造之前承接的船舶也是未知數。”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船企的崛起,作為韓國中型船企主力船型之一的小型集裝箱船的新船價格不升反降。據克拉克森的最新數據,目前2750TEU集裝箱船的新造船價格為412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200萬美元小幅下降。這與建造船位資源不足而價格持續上漲的大型集裝箱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韓國業界有觀點認為,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4家中型船企已經無法與中國同行競爭,如果持續產生赤字,將再次陷入生存危機,因此有必要關注韓國另一家中型船企現代尾浦造船通過轉換業務模式制定生存戰略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