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工虧損強調降成本,高管承諾改善業績搶抓民船復蘇機遇
2023-11-24 07:56:05
來源:鈦媒體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1月23日,中國重工(601989.SH)舉辦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針對投資者關注的公司三季度再度虧損是何原因,董秘管紅表示,公司業績受行業環境、綜合成本、前期訂單價格、匯率波動等多方面共同影響。虧損主要與報告期內建造節點、交付的產品類型、數量等因素有關。
管紅承諾,中國重工將繼續深化細化生產管理,進一步加強成本管控,有效提升效率效益,努力改善經營業績。
2023年年初至報告期末,中國重工營收303.02億,同比增長16.72%;歸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11億,上年同期為-12.05億;歸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為-2.45億,上年同期為14.49億。中國重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27.52億,上年同期為-68.54億,主要系報告期公司加強經營管理,經營接單大幅增加,相應主營業務產品預收款同比增幅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中國重工實施“成本工程”,持續壓降制造成本,加強精益管理,提高生產效率,營業毛利率同比增加3.22%。
中國重工于2008年3月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起設立,2009年12月上市。該公司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產業鏈最完整的艦船研發設計制造上市公司,下屬18家二級子公司,主要業務有海洋防務及海洋開發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深海裝備及艦船修理改裝、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戰略新興產業等五大板塊。
對于投資者提問2021年上半年訂單完成比例,管紅介紹說,公司2021年以來承接的訂單已逐步開工建造,一般來說,不同的船型訂單相應的履約期限也有所不同,從訂單簽約到最后交船,時間跨度在1.5年至3年不等,2021年以來承接訂單在2023年開始逐步交付,2024年預計實現批量交船。
據管紅介紹,2021年以來全球民船新造船市場迎來修復性反彈,新船成交量出現明顯回升,在此背景下,公司搶抓民船市場復蘇機遇,新接訂單實現較大幅度增長。軍品領域,公司積極履行強軍首責,軍品業務的接單、建造均按計劃穩步推進。
對于投資者關注的中國重工會采取哪些措施防范和控制船東棄單風險,管紅表示,公司目前訂單基本為主流船東訂造,且船東資金充裕,有良好的銀行履約保函,棄船風險可控。公司及所屬企業一方面加快生產節奏,盡快交付在手新船;另一方面,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檢查驗收交付條款、違約責任條款、爭議解決條款等,做好風險預判工作。
此外,針對投資者提問目前中國重工手持訂單金額情況,董事長王永良表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手持訂單金額1315.26億,同比增長20.33%。
另有投資者提問,中國重工訂單已排至2027年,行業形勢亦整體向好,公司利潤何時可改善?財務總監姚祖輝表示,公司近年來新接訂單中,批量船型訂單、中高端船型訂單、綠色船舶訂單占比持續提升。伴隨優質訂單的逐步執行,公司一方面深化細化生產管理,加強生產進度管控和關鍵周期管理,有效提升效率效益,另一方面也在加強原材料、大宗物資、人工費用等成本管控,盡力化解成本壓力,著力提質增效,努力推動業績提升。
針對投資者關注的中國重工新訂單船價及今年整體船價走勢,王永良表示,公司今年承接的新船訂單價格符合造船市場船價走勢。目前,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格指數較年初上漲近9%,油船、散貨船、液化氣船、集裝箱船四大船型近半年船價均處于上升通道。短期看,新造船價格具備上漲空間。當前,新造船市場在更新需求的支撐下仍將保持較高活躍度,全球主要骨干船廠手持訂單飽滿,同時,配套設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提升以及為滿足環保新規而采用的綠色技術等因素都對新造船價格形成支撐。
截至11月23日收盤,中國重工每股報收3.98元,增幅0.51%,總市值907.52億。針對投資者關注的股價提升問題,王永良表示,股價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宏觀經濟形勢、資本市場形勢、投資者投資情緒等。并透露,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高度關注二級市場股價,也在積極關注中央有關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部署及要求,后續如有回購計劃,將會及時披露,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也將專注主責業務,努力改善公司經營業務,回報投資者。(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