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修船持續做大總量提高效率加強履約
2023年以來,廣東中遠海運重工積極貫徹落實重工年初工作會精神,積極推進修船效益再上新臺階?陀^上,廣東中遠海運重工船塢小,碼頭短,要持續做大總量,提升效益,在多接優質訂單的同時,要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做到快修船、多修船。廣東中遠海運重工重點以修船“211”工程為抓手,全力搶塢期、抓船期,努力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履約能力,增強客戶滿意度。
已實現零空塢滿負荷狀態
五年來,在修船生產資源不變、人員不斷精簡的情況下,廣東重工年度修船產值2017年至2022年增幅達到76.99%,單船平均產值增幅達到79.67%,同時還不斷加大綠色修船生產力度。
廣東重工在廣州、東莞分別建立了修理改裝基地。修船業務形成了兩地四廠區的生產格局,最多可同時?26艘船舶。
廣東重工目前全年修船總量250-280艘左右,修船產品結構以常規修理為主,船型以散貨船為主,單船產值不高。全年塢位及碼頭供需基本平衡,常年零空塢,塢位及碼頭基本達到滿負荷運作狀態。
因此,在有限生產資源情況下,要提高產值、收入和利潤,承接更多優質訂單、提高生產效率是關鍵。
要實現產品和工程結構優化
2023年,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對標華南地區先進修船企業,從產品類型、常規修理船舶邊際貢獻率、工程結構等方面開展對標,進一步明確了適合廣東重工的產品和工程結構,將有助于進一步做大修船產量和提高效益。
加大液貨船和氣體船修理業務。液貨船、氣體船單船效益好、單船產值相對較大。南方地區是油氣船的主流航線,下線洗艙后非常適合在廣州地區就近修理。
加大新能源修理改裝項目。2023年下半年,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已完成以LPG為燃料的VLGC船舶雙燃料動力系統改裝系列項目的1號船和2號船,效益及市場影響非常好。此類雙燃料改裝等新能源項目是產品升級轉型的重要突破方向。
加大大工程船、大改裝項目。廣東重工塢少、碼頭岸線短、廠區分散,硬件條件有待提高,每年修理船舶艘數難以繼續做多,做大總量要著力靠提高單船產值。目前廣東重工較大單船產值項目數量占比不高,而該批船產值合計占比較高。因此,包含機電工程較大項目、特涂項目、大型船體修理改裝項目的修船產品對于廣東重工提高產值、分擔制造費用、穩定勞動力都非常重要。
后續,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將根據市場調研、數據分析和自身實際,重點突破產品結構和工程結構方面市場開拓。
著力提高效率加強履約能力
廣東中遠海運重工重點以修船 “211”工程為抓手,落實總管小組負責制,全力搶塢期、抓船期,努力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履約能力,增強客戶滿意度。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修船業務從五個方面提升生產效率。
塢期就是生命線。搶塢期,提高浮塢使用效率。計劃先行,以小時為單位制定塢期節點計劃,設定平均塢期考核紅線。明確塢內常規涂裝、船殼油漆、塢鉗、鐵工的作業時長標準。從嚴考核,超過計劃塢期的船舶,進行一船一分析一考核。
碼頭就是流水線。抓船期,提升碼頭周轉率。抓計劃,常規船進廠后再規定天數完成總體計劃和專項策劃編制,計劃一旦下發,剛性執行,嚴肅考核;定周期,確定全年平均船期,以及雙燃料改裝、開式脫硫船、單裝壓載水系統船、無大量鐵工及涂裝的常規修理船的船期天數;快開工,搭梯、三供水電氣接線、冷工作業、通風到位、艙蓋下地等均設置了明確時間。抓過程,總管小組和施工班組在規定時間完成作業審批,提前策劃,減少工人無效移動,確保有效作業時間;抓收尾,保障收尾各類設備、系統試驗順暢,清場有序。
抓總管和人員激勵,加強正向激勵。為鼓勵營銷人員為修船業務積極開拓市場拼搶訂單,獎勵成功承接修船業務訂單作出突出貢獻的營銷人員。年度對修船總管、車間主管年度業績優異者進行排名獎勵,年內對修船單船邊貢率和全年收入達標進行獎勵。
抓外包外協管理,全力壓降修船成本。壓實總管小組“管生產必須管成本”的責任,單船成本管控及效益情況與總管小組月度績效掛鉤。鼓勵施工隊伍提高自身效率,快做,多做2018年以來,廣東重工相繼在修船液壓工程、自動化工程、主輔機高壓油泵修理、機加工、電噴機修理等外協工程方面培養出了專業隊伍和班組,不斷提升自修能力,外協成本降低明顯。
抓“三化”建設,助力生產提質增效。全力推進重工統建的修船綜合管理系統的應用,完善能源管理平臺,提升修船數字化管理水平。加大對修船設備設施的更新及技改。2021年至今,廣東重工不斷加大對修船系統設備技改、更新投資,包括已完成的“翠華山”超高壓水除銹設備等。接下來,廣東重工將以“三化”為抓手,逐步筑牢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修船陣地,穩步提升修船的競爭力。
廣東重工將在重工的領導下,加強對標,著力內部挖潛,承接更多高質量訂單,著力效率提升,做大修船總量,全力完成重工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