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訂單太多了!這家造船巨頭加碼擴建海外船廠
憑借在綠色船舶領域的突破,有著百年歷史的日本第四大船廠——常石造船集團正在重新崛起,接單量大增的同時更謀劃對海外船廠展開第五輪擴建。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常石造船集團總計承接了62艘新船訂單,相比2022年的35艘大幅增長,也遠遠超過了年初制定的全年接單40艘目標。而在這62艘訂單之外,常石造船集團還敲定了多達24艘備選船舶訂單。
這些新船將在日本常石造船、舟山常石造船和常石造船菲律賓宿霧船廠建造。隨著去年接單量的增加,集團目前已經基本確保了直到2027年年底的手持訂單工作量。
常石造船集團去年承接的新訂單以其主打產品——82000載重噸Kamsarmax型散貨船為主,除了傳統燃料Kamsarmax型船之外,還有20艘甲醇雙燃料船。
常石造船的產品以3萬噸~18萬噸級散貨船為中心,Kamsarmax型散貨船是常石造船的核心產品,常石造船也是最先開發Kamsarmax型船的造船企業,在82000載重噸級Kamsarmax型散貨船市場份額更是居世界首位。
去年1月,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嘉吉(Cargill)聯合日本貿易公司三井物產在常石造船下單訂造2艘Kamsarmax型82000噸載重噸散貨船,這是散貨船領域的首份甲醇動力船訂單。新船計劃于2026年第一季度交付運營,并將與三井物產簽訂長期租船合同。
這份訂單是常石造船首次建造雙燃料散貨船。以嘉吉的訂單為開端,常石造船累計已經承接了三型27艘甲醇雙燃料船訂單,包括20艘Kamsarmax型、3艘82000載重噸Kamsarmax型船、2艘66000載重噸Ultramax型散貨船和4艘5900TEU集裝箱船。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常石造船首獲4艘59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訂單,刷新了集團集裝箱船建造紀錄。迄今為止,常石造船建造的主力集裝箱船都是1091-2806TEU支線船。
據常石造船介紹,通過采用綠色甲醇、新船型等設計,甲醇動力船將能夠削減15%的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到2035年,常石造船建造的所有船舶都將從傳統動力船改為雙燃料船。
今年1月,常石造船又實現了另一項里程碑——首艘LPG船正式完工交付。這艘新船全長約99米,寬17.6米,深8米,貨艙容量5000立方米。該船所搭載的LPG液貨罐完全由常石造船內部自主建造。
與此同時,常石造船還在沿海航運領域推廣新能源和替代燃料。目前,常石造船正在為日本船東NS United建造一艘LNG和電池混合動力沿海石灰石運輸船,計劃在今年3月交付。常石造船還在建造一艘氫燃料混合動力拖船。
常石造船相關人士透露,集團正在對所有潛在的船用新能源和替代燃料開展全方位研究,除了目前在建的甲醇燃料、氫燃料等,還計劃研究生物燃料和核能推進,以期在未來需求增加時能夠迅速采取行動。
除了積極開發新型船舶,常石造船集團還決定提高造船產能。據悉,集團已經準備好對其菲律賓宿霧船廠進行第五輪擴建,包括幾個大項目,例如新的木材造粒業務和建造世界首批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等。
在過去29年歷史里,常石造船宿霧船廠經歷了四輪擴建,從最初占地25公頃發展到現在占地170公頃,員工人士也從曾經的300人增加到現在擁有10000名直接和分包工人。
據了解,常石造船株式會社(常石造船)是常石控股株式會社(常石控股)旗下的造船企業,成立于1917年,至今已有104年歷史,目前是日本第四大船廠。除了在日本國內的常石工場之外,1994年起,常石造船開始對外擴張,先后在巴拉圭、菲律賓宿霧和中國舟山投資建設海外船廠。
2021年,常石造船又與三井E&S控股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交易對象為三井E&S造船涉及商船業務及部分子公司和關聯企業的49%流通股,其中包括子公司新瀉造船和三井由良船塢,以及與揚子江船業集團的合資船廠揚子三井造船。
2022年,常石造船完成了對三井E&S造船額外17%股份的收購,將持股比例提高到66%,成為三井E&S造船的母公司和最大股東。三井E&S造船及其子公司新瀉造船和三井由良船塢也從10月開始作為常石造船的合并子公司。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目前常石造船集團手持訂單共計133艘901萬載重噸,其中包括119艘散貨船、8艘集裝箱船、2艘LPG船、2艘拖船、1艘石灰石運輸船和1艘漁船,交船期排至202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