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動然拒”?韓華海洋表態“不會放棄”收購Austal
澳大利亞軍工造船企業Austal(奧斯塔)拒絕了韓國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的收購提案后,韓華海洋已經表示“不會放棄”,將繼續推進收購Austal,而Austal也稱“愿意進一步保持接觸”。
4月2日,Austal發布公告稱,已收到韓華海洋主動提出的有條件、無約束力的指示性報價,但該潛在交易尚需經過盡職調查、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等多個監管機構的批準,以及其他諸多條件。目前,Austal對能否獲得這些強制性批準“并不滿意”,但如果韓華海洋提供該交易是否會獲得批準的確定性,Austal愿意進一步與韓華海洋接觸。
據韓媒報道,韓華海洋提出的收購價格為10.2億澳元(約合6.63億美元),根據該報價,Austal的股東每股將獲得2.825澳元現金,較該公司3月29日收盤價2.20澳元溢價28.4%。
Austal拒絕韓華海洋收購提案的消息公布后,該公司股價在澳大利亞股市開盤初期上漲了8.2%,11:53成交價為每股2.445澳元,漲幅11.14%。
Austal認為,在目前的條件下,韓華海洋方面的提案得到澳大利亞以及美國相關監管機構批準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拒絕了收購提案。
Austal成立于1988年,在澳大利亞、美國、越南、菲律賓均設有船廠,已為全球54個國家的客戶交付了300多艘船舶。據該公司官網顯示,Austal的主要產品包括客船、車客渡船、巡邏艇、高速支援船、水面作戰艦艇和多用途船等。值得注意的是,Austal多次獲得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和美國海軍的軍艦訂單,是美國軍方的重要造艦供應商,為美軍設計、建造了瀕海戰斗艦、高速運輸艦等多艘艦艇。去年11月,Austal被澳大利亞政府指定為戰略性造船企業。
因此,Austal要想出售給海外企業,必須得到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和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美國國防反情報與安全局(DCSA) 等監管機構的批準。
對于Austal的公告,韓華海洋方面表示:“為了得到FIRB的批準,有意接受所有合理的條件。”表明了繼續收購Austal的意向。
韓華海洋稱,已經從全球律師事務所得到了CFIUS不會反對此次交易的建議。
韓華海洋相關人士表示:“Austal作為澳大利亞國家資產,只能被奧庫斯(AUKUS,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組成的聯盟,簡稱澳英美聯盟)三國的企業收購,但韓國作為美國、澳大利亞的主要同盟國,與這些國家進行了多種聯合演習,與美國、澳大利亞保持著緊密的軍事合作關系。”
Austal表示:“公司是澳大利亞和美國海軍重要的軍艦設計和建造企業,考慮到軍工合同相關的所有權條款,韓華海洋的收購提案得到監管機構的批準尤為重要。”
Austal在聲明中留有余地地表示:“如果韓華海洋能提供此次交易得到批準的確定性,Austal可以進一步考慮收購提案。”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韓國與澳大利亞正在加強軍工合作,這也是值得肯定的因素。韓華海洋的母公司韓華集團正在與澳大利亞進行K9自行火炮等軍工項目。韓華海洋相關人士表示:“收購Austal有望能進一步增強韓華海洋在艦艇領域的產品競爭力。”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在中國的低價接單戰略沖擊下,商船領域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同時,韓國船企本身已經確保了3-4年的工作量,因此隨著商船塢期的排滿,韓國船企開始把目光轉向軍船業務。韓華海洋與HD現代重工一樣,都降低了今年的商船接單比重,計劃集中精力在軍船業務接單上取得一番業績。
此外,在全球范圍內擴大的地緣政治紛爭也為韓國造船業開拓海外艦艇市場提供了機遇。與商船一樣,軍用艦艇的無人化、自動化也成為大勢所趨,附加值也呈上升趨勢。今年,韓國海軍的新一代6000噸級宙斯盾驅逐艦(KDDX)項目即將啟動,計劃訂購6艘,預計訂單金額將達、60億美元。此外,加拿大、波蘭、菲律賓等國計劃從韓國引進潛艇的項目也有望在今年繼續推進,特別是加拿大潛艇引進項目金額高達460億美元,被該國媒體評價為成交的可能性非常大。
去年5月,韓華集團收購韓華海洋后,為打造“陸?站C合軍工體系”,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軍工企業,對其組織結構和訂單戰略均進行了全面變革,計劃把更多精力轉向軍船業務領域。
韓華海洋相關人士表示:“根據各國艦隊現代化計劃,新型艦艇的需求正在持續增長。”該公司計劃在巨濟建設艦艇建造設施,同時為確保海外軍工生產基地將分別投資2500億韓元和4552億韓元。
韓國造船業界預測,全球潛艇和水面艦艇市場規模在今后10年內將達到2430億美元。韓華海洋推進收購Austal也被解釋為是為了搶占軍船市場的戰略。近年來,韓華海洋的特種船事業部營業收入比重正在逐漸擴大。2023年,該公司特種船舶及海工業務的營收占總收入的比重為25.1%,比2022年的14.5%上升10個百分點以上。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韓華海洋的海工業務出現了3.57億美元的營業虧損,但是特種船(軍船)業務卻獲得了6100萬美元利潤,顯示出獨特的存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