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紀錄!蕪湖造船廠高端化學品船40天下水
6月30日,蕪湖造船廠3號船臺見證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又一里程碑時刻——18511船成功下水!這艘高端化學品船的建造,以40天船臺周期打破了該船型傳統生產紀錄,刷新了世界造船效率的標桿。
18500噸化學品船系列為蕪湖造船廠的主攻船型,共計23艘,本次下水船為IMO II類化學品船,總長149.8米,型寬22.80米,型深12.70米,具有1B冰級,還具備高效及靈便的裝載貨物能力,同時配置甲醇預留雙燃料主機,除燃油外,未來也可通過改造使用甲醇清潔燃料;此外,本船還配備兩臺Norse Power的轉子風帆,實現節能環保功效;所有排放均滿足IMO NOx排放最高等級Tier III的要求。整船設計綠色、低碳、環保,契合全球“雙碳”目標要求。
建造期間持續高濕、暴雨頻襲,對船體密性試驗與涂裝油漆質量構成嚴峻挑戰。項目團隊與船檢駐廠組緊密協作,制定并實施全方位防雨除濕方案:主甲板以防雨布嚴密包裹,提前搭建大型密閉防雨棚,關鍵道門圈以水泥封堵阻水。同時,大幅增加除濕機與風機投入,在船東代表的共同監督下,確保了艙室焊縫持續干燥,保障了密性試驗的高標準通過和關鍵區域涂裝的順利進行。
面對外板大面積噴涂作業,常規防雨措施難以覆蓋。項目組精準研判天氣至小時,與船東、船檢充分溝通協調,提前集結精銳施工力量,周密調配動能保障與高空作業車等關鍵資源。三方通力合作,抓住寶貴的晴雨間隙窗口期,組織施工人員連續奮戰,持續突擊,硬是在惡劣天氣中搶出了進度,確保了外板噴涂按時按質完成。
上建搭載作為下水前的關鍵環節,采用了創新性的“整體交涂”模式。上建部分進行單獨建造,并與主船體分段搭載同步推進。項目團隊提前完成壁板火工矯正及包棉、家具安裝與輔料鋪設等大量內部工作,并在船檢嚴格把關下,確保質量達標。這一創新極大減少了上建搭載后的碼頭工作量,為船東后續的快速試航和接船贏得了寶貴時間,顯著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
百余名建設者24小時輪班奮戰,智能機器人無縫融入關鍵工序,項目團隊以科學智造為核心引擎,將“不可控天氣”轉化為“可掌控進度”,將“不可能”變為現實。船東的深度參與、船檢的嚴格監督與船廠的高效執行,形成了強大的攻堅合力。
從分段合攏到巨輪入水,短短40天,蕪湖造船廠不僅刷新了速度紀錄,更樹立了高端化學品船建造的新范式。這不僅是“蕪船速度”的勝利,更是造船工業體系化能力、高效協同機制和卓越項目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彰顯! 18511船的成功下水,為中國船舶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