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海事論壇 | 造船和海洋工程專場——創新設計 智慧制造 引領海洋工程未來發展
2023-12-07 17:01:0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2月6日,2023年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和展覽會高級海事論壇之造船和海洋工程專場在上海嘉里大酒店舉行。論壇以“創新設計 智慧制造”為主題,特邀8位海事界嘉賓,聚焦海事界拓展數字化轉型、航運業減碳方案、未來船舶設計、超大型集裝箱船市場等熱點話題作主題報告。上海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六屆理事會會長、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琦,Informa Markets 商業發展執行副總裁 / 2022-2023 年全球展覽業協會 UFI主席麥高德共同主持此次論壇。
挪威船級社(DNV)集團副總裁、中國南方區總經理陳鏗作題為《一起邁向綠色航運未來》的主題演講,并分享了減少能源消耗對減少排放和控制能源成本的重要性。他指出,船東正在探索燃料的靈活性,半數新造船訂單具備替代燃料選項,到2030年,航運業對全球碳中和燃料的需求將上升至30%-40%。陳鏗強調,必須探索所有可能的脫碳解決方案,并建議制定法規以確保排放不會由船端向岸端轉移。他還提到,未來10年是脫碳的決定性周期,燃料的生產將加速,同時減少能源消耗是減少排放的關鍵因素。此外,他強調了燃料技術的快速普及以及在船端人員培訓中涉及新技術的安全推廣,并建議減少能源消耗需要考慮所有的減碳路徑選擇,并指出船舶需要有足夠的人員靈活度和更長遠的燃料使用計劃。
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以《海事界:如何拓展數字化轉型》為題,詳細闡述了船廠在拓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路徑和方法。胡可一從基于數字模型的設計流程革新、從一張白紙開始建立數字模型、來自單一數據源的挑戰、數字化變革助力流程革新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入講解。他表示,數字模型的發展和應用使得“單一數據源”這一概念越來越受到運用數字化設計軟件的企業的重視。因為“單一數據源”是數字模型能夠貫穿船舶設計整個過程乃至船舶的全生命周期的關鍵。數字化的設計方法會帶來設計流程和設計方法的革新,這些改變不僅可以提升造船企業的設計和生產效率;同時也會方便航運企業更加高效地管理船隊,從而加快整個海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他還特別提到,數字化的設計方法不僅提升效率,而且帶來了設計流程的革新。這種流程變革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從傳統的二維設計圖紙模式到基于數字模型的設計模式,這種變革已經深刻影響了船舶設計的理念和方式。
專業海事經濟學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馬丁·史托福博士就《能源與信息新時代的造船業》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他對未來幾十年造船行業發展趨勢的獨到見解,包括技術發展、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投資規模及激發投資的驅動因素等。史托福明確指出,未來的造船廠將需要開發能夠提供零碳推進的船舶,并配置集成數字系統,同時與利益相關者(船東、管理者、貨物、港口、監管機構和運輸代理商)的系統實現無縫對接。這一目標面臨三大挑戰:新技術的出現時間與零碳燃料的可用性尚不確定;造船量和價格相比以前的波動更為劇烈;在需要大量投資的情況下,盈利能力卻仍然較低。對于當前造船行業的挑戰,史托福博士認為,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和市場激勵。政府可以通過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新技術的早日實現;而市場則可以通過提供更加廣闊的需求空間,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此外,造船行業還需要加強與其他相關行業的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以《超大型集裝箱船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為題,結合滬東造船24000TEU集裝箱船的研發建造歷程,深入解讀了超大型集裝箱船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并對超大箱船新造船下一階段趨勢進行了預測。他表示,從供給側看,隨著集裝箱船訂單集中投放,造成全球造船產能階段性趨緊,平均交付時間由23個月延長至26個月,中韓主要船廠船位已較為緊張,正推升船價上行。從需求側看,良好的行業發展預期和船東資信狀況,支撐船東投資信心,當前主要主流班輪公司已大規模自主或通過第三方訂造了批量訂單,前期處于戰略轉型且謹慎觀望的馬士基也在計劃綠色環保型箱船?傊,未來一段時間,集裝箱船訂單釋放空間明顯減小,市場熱度將出現顯著降溫,不過,“頭部競爭”因素仍將促使主流船東進一步下單,另外,中型箱船仍具有可觀的更新需求。
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首席專家張卓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汽車滾裝運輸船的技術發展及船型展望》進行主題報告。他深入淺出地分析了下一代PCTC(汽車滾裝運輸船)船型將如何適應汽車運輸船的大型化以及綠色低碳技術的廣泛應用。張卓通過近年來的船型變化及需求跟蹤、PCTC船型主要尺度的梳理,船舶大型化所帶來的尺度效應等方面的研究分析,預測市場近期將推出更大船舶尺度的極限型PCTC船型并接獲建造訂單。他指出,新船型將更加關注船舶油耗的優化及單車運輸成本的降低,多種燃料預留設計將更有利于面向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減碳要求。同時,張卓還提到,隨著船東裝運更多高車、重車、新能源汽車以及冷藏貨和危險品貨的需求增長,將對船舶設計產生新的挑戰。他表示,除了替代能源外,各種二氧化碳捕捉技術也受到了用戶的青睞,尤其是中小型汽車運輸船,在達成建造和運營成本的平衡之后,該類技術也將會被船東所逐步接納。
意大利船級社希臘海事技術總監安東尼奧斯·特拉卡基斯作題為《航運業力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他指出,氫是理想的燃料,但由于與運輸和儲存相關的實際考慮因素,氫無法被廣泛應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意大利船級社開發了一種在船上將現有燃料即液化天然氣轉化為氫氣的概念。這個概念將液化天然氣從過渡燃料變成轉變中的燃料。在與液化天然氣共享的燃料中逐步添加氫氣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符合規定的。特拉卡基斯表示,結合可大幅降低燃料消耗的現代推進裝置,氫氣的生產可以等到2035年。屆時,船東可以根據當時的趨勢和能力來決定達到2050年目標的最佳選項。他還強調,氫氣生產是一種燃燒前捕集技術,由于無需使用任何化學品且能耗最小,從各個角度看都是最高效的碳捕集解決方案。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原技術研發中心主任謝彬以《中國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研究進展及趨勢》為題,介紹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海洋深水油氣開發工程技術研究”的立項背景、項目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標志性成果。他指出,隨著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不斷向深水、超深水領域拓展,深水油氣田開發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難題和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謝彬提出未來深水油氣開發工程技術研究的重點和方向,包括加強深水油氣田勘探開發技術、提高深水油氣田采收率、降低深水油氣田開發成本等。分析未來深水油氣開發面臨的技術難題和挑戰,提出今后深水油氣開發工程技術研究的重點和方向。
烏斯坦(中國)副總經理杜可作了題為《面向未來的船舶設計》的演講,從船舶設計的角度探討了如何實現未來可持續海洋作業。他指出,為了實現更加綠色環保的海上作業,在設計階段就應采取戰略方法,包括優化船舶智能化作業、減少船上能源消耗、再利用船上廢熱能源以及整合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杜可還介紹了烏斯坦(中國)在船舶設計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實踐經驗,為聽眾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
本場論壇的舉辦不僅有助于推動中國海事行業的創新發展,也為全球海事行業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與會嘉賓達成的一致共識是,綠色航運與智慧制造的融合是未來海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這一挑戰和機遇,中國海事行業將繼續發揮創新精神,積極拓展新的發展路徑,為推動全球海事行業的持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