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個!商船三井二手船將“變身”海上數據中心
近日,日本商船三井宣布與全球最大發電駁船運營商Karpowership旗下Kinetics Technologies Holdings Limited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將合作開發由發電船供電的新一代海上數據中心。
該項目旨在打造全球首個通過發電船供電的海上數據中心業務模式。根據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設計、建造并部署基于改裝船舶的尖端數據中心設施。商船三井將利用其二手船舶進行再利用改裝,打造海上數據中心,并由Karpowership的發電船提供電力,從而應對因生成式AI迅速普及所帶來的數據處理需求激增。
目前,盡管生成式AI帶動數據中心需求猛增,但在供給側卻面臨都市地區電力短缺、土地資源緊張、冷卻用水不足等困境。這種“海上數據中心+發電船”的一體化業務模式,有望突破上述瓶頸,并快速提供未來社會不可或缺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此次諒解備忘錄簽署后,雙方將共同推進海上數據中心與發電船的融合概念設計及技術驗證。按照計劃,雙方將在今年年內完成海上數據中心的改造設計,并與數據中心運營商及港口當局簽署諒解備忘錄。2026年啟動將二手船改造為海上數據中心的工程,取得相關許可,簽署商業合同,目標2027年海上數據中心投入運營。
計劃建設的海上數據中心將是一艘全長120米的船舶,寬21.20米,吃水深度8.98米,總噸位9731噸,數據中心容量20-73兆瓦(可通過模塊化結構擴展),采用海水或河川水進行直接水冷。由Karpowership的發電船(支持LNG等多種燃料)提供電力來源,同時考慮與電網系統鏈接,計劃接入陸地互聯網交換中心(IX)和海底光纜。
商船三井介紹稱,海上數據中心相比陸基設施的優勢主要由四方面。一是能源自主性,通過與發電船相結合,海上數據中心可完全獨立于當地電網運行;即便在電力短缺地區,海上數據中心也可即時投入運營。二是土地資源優化,無需在都市圈獲取大面積土地,免除高昂的土地購置成本。三是建設周期優勢,二手船舶改造為海上數據中心僅需約1年,而較傳統陸基數據中心開發周期縮短約3年。四是靈活機動性,改造自二手船的數據中心采用浮式結構,可根據需求變化靈活遷移至不同海域,特定條件下可像常規船舶一樣在航行中持續提供數據中心服務。
另一方面,利用二手船舶改裝為數據中心能夠降低環境負擔,減少新材料的開采與加工所產生的碳足跡;二手船內既有的空調、取水、發電等系統可以節省數據中心的建設于運維成本,使用海水冷卻系統可有效抑制冷卻所需電力的消耗;且二手船舶空間充足,舉例而言一艘54000立方米甲板面積的汽車運輸船,其總面積相當于日本最大的陸基數據中心之一。
商船三井指出,該項目旨在結合公司的資產與船舶相關技術,在兼顧環境可持續性的同時,迅速提供數字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商船三井將持續以海運業為核心,拓展社會基礎設施領域,憑借技術與服務應對包括環保在內的各種社會課題。
據了解,Karpowership開發的浮式發電船等多種靈活電源供應持續穩定的專用電力,并可根據項目選址和客戶需求整合陸上電網、地面光伏電站、海上風電或其他發電方案。作為集成式浮動電力解決方案的先驅,Karpowership在19個國家擁有超1萬兆瓦的裝機容量,超過20年的運營經驗。
Kinetics首席執行官Mehmet Katmer表示:“該項目標志著我們向愿景邁出關鍵一步,提供創新、高效且可持續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滿足當下及未來的能源需求。通過將移動發電與浮動數據基礎設施結合,我們正突破關鍵市場瓶頸,實現更快速、更清潔、更靈活的數字產能擴張。”
商船三井執行董事一田朋聰強調:“該諒解備忘錄標志著商船三井利用其船舶運營資產和豐富專業知識,快速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并最小化環境影響的重要一步。未來我們將持續拓展以航運為核心的多元化社會基礎設施業務,通過技術和服務升級積極應對包括環境保護在內的社會需求演變。”
據了解,Kinetics是一家致力于構建更清潔、靈活能源系統的能源公司。該公司專注于浮式LNG資產及包括電池儲能系統(BESS)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平臺的建設、開發、交付和租賃,,以滿足公用事業公司和獨立電力生產商不斷變化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