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FI指數四連跌!美西線運價逼近成本線
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四周下跌,美西線運價逼近成本線。
根據上海航交所7月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SCFI指數上周下跌98.02點至1763.49點,周跌幅為5.26%。四大遠洋航線中僅歐洲線運價上漲,其余三大航線運價均持續下跌,其中美國航線跌幅較大,超過了10%以上。
上周,遠東到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489美元至2089美元,周跌幅18.96%;遠東到美東線每FEU運價下跌593美元至4124美元,周跌幅12.57%;遠東到歐洲線每TEU運價上漲71美元至2101美元,周漲幅3.49%;遠東到地中海線每TEU運價與之前一周下跌116美元至2869美元,周跌幅3.88%。
而在近洋線,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312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321美元;遠東到東南亞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下跌3美元,為453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136美元。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美國陸續公布各國關稅稅率,關稅沖擊會開始減緩,7月起運價將反映市場正常的供需關系。目前紅海沒有恢復航行,船舶供給仍然吃緊,運價有望止跌反彈。
過去四周,美國線運價已經連續大跌,目前美西線累計下跌62.74%、美東線累計下跌40.57%。美西線上周運價接近2000美元防線,逼近聯盟船舶成本線,非聯盟小船開始出現虧損;美東線運價也接近4000美元防線,集運公司7月跨太平洋航線大量減班以支撐運價。
根據此前德路里(Drewry)公布的數據,未來五周內東西向主要航線將取消約7%、約48個航班,其中美東航線占46%。
另一方面,歐洲線目前貨量與供給持平,集運公司控艙加上部分港口因缺水塞港,停泊等候時間約5天到1周,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運價。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在其近期發布的《2025年6月集裝箱航運市場回顧與展望》報告中表示,盡管美國出臺新的貿易政策,集運市場需求前景依然保持穩定,預測2025至2026年供需平衡僅會小幅趨弱。
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Niels Rasmussen表示:“我們維持此前的判斷,即使面臨美國新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集運需求仍將保持穩定。由于我們的船舶需求增長預測已排除紅海-蘇伊士運河航線恢復正常通行的可能,預計2025-2026年供需平衡只會輕微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