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級社聯合業界發布《國內水域新能源應用及船型2025》
7月11日,中國船級社(CCS)在中國航海日論壇上發布《國內水域新能源應用及船型2025》,系統分析了內河及沿海船舶新能源技術發展趨勢,聯合業界共同研發了8型典型新能源船型技術方案,為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的決策提供參考,示范引領航運業綠色智能轉型升級。下一步,CCS將攜手業界構建國內水域典型新能源船型譜系,引領帶動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國內水運結構優化調整,全面助推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交通運輸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了《推進實施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行動方案》和《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聚焦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打通內河航運堵點卡點,推動設施裝備和運輸服務水平提升,加快內河綠色低碳和智慧創新轉型。同時,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問題所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針對航運業未來燃料選擇不確定性以及業界對減排路徑選擇的困惑,CCS從安全、經濟、供應、技術、環保、政策六維度對應用LNG、甲醇、鋰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進行了綜合評估,認為甲醇和電池是我國內河/沿海航運燃料主要方向。
基于“適航、適港、適貨”原則,綜合考慮船舶環保、經濟性,近一年來,CCS聯合業界相關單位,研究制定了國內水域典型新能源船型技術方案,為航運市場提供了多種選擇。
● 130m過閘標準船型
設計單位: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
該船型集先進、智能、綠色和經濟于一體。通過目標型規范設計,船舶鋼料重量減輕約50噸。配備智能航行及靠離泊輔助系統,增強惡劣天氣與復雜航道的航行及靠泊安全。采用甲醇單一燃料動力系統,CO2排放減少超56噸/年。燃料成本較同型柴油動力船降低約38萬元/年。
● 2000噸級運河船型
設計單位: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
該船型具有綠色、安全、智能、經濟等特點。采用箱式電池換電模式,年CO2減排約350噸。推進系統的設計充分考慮運河復雜航行環境下功率及操縱性要求。推進效率較傳統方案提高約13%,顯著降低運營成本。
● 內河游覽船型
設計單位: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
該船型引領旅游業從“單一觀光”向“多元化城市服務”轉型,具有綠色、多功能、舒適、智能等特點。采用純電池動力,實現零排放。雙體船型設計,打造多功能、多場景活動空間。振動噪聲達到內河綠色船舶最高舒適度等級,提供高品質乘坐環境。集成智能航行、智能機艙、靠泊輔助及乘客管理系統,提升安全與管理效能。
●1.8萬噸江海直達船型
設計單位:浙江欣海船舶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該船型是國內最大可達長江中游的節能環保船,具有適航、先進、綠色、經濟等特點。針對寧波舟山海域風浪及內河航道設計,實現江海高效直達。采用高效螺旋槳及低阻雙尾鰭線型,顯著提升操縱性與能效。采用單一甲醇燃料,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約40%~45%。年燃料成本節約達到20%。
● 130m過閘江海直達船型
設計單位:浙江欣海船舶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該船型是服務西部陸海航運的節能環保船,具有適航、先進、綠色、經濟等特點,專為寧波舟山港至重慶第二通道設計。該船型組合應用低阻線型、高效螺旋槳、消渦鰭等,綜合提升推進效率約7%;配備智能化控制系統,增強抗風險能力。采用單一甲醇燃料,年降低排放約40%~45%。年燃料成本較柴油降低約20%。
● 沿?痛
設計單位:浙江欣海船舶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該船型專為島嶼間客運設計,具備綠色、舒適、經濟等優勢。采用純電池動力,環保優勢顯著。優異的噪音控制能力,較傳統柴油船降低20-25分貝,大幅提升乘船體驗。采用岸電充電模式運營,年節省營運成本約108萬元。
● 2萬立方米LNG加注船
設計單位: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該船型為自主B型圍護系統艙壓增強創新船型。創新研發了B型圍護系統艙壓增強設計技術,蓄壓時間提升50~60%。船舶可有效兼容不同尺度的各類受注船型。配備了自主研發的智能船舶系統,具有智能航行、智能機艙、智能平臺等功能。
● 7999噸智能綠色甲醇加注船
設計單位:上海歐得利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該船型是一型安全、高效、智能、節能船。優化的首尾線型加合理的護舷布置保證靠船加注時對受注船和自身的最大程度保護。大型深設計,做到甲醇可以按照最大載重量裝載。擁有智能船級符號,大幅提升能效水平和管理效率。配置動力電池,可幫助電網削峰填谷,可實現對游輪的靜音加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