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航運與供應鏈在關稅不確定性中“漂泊”
2025-07-10 21:21:50
來源:環球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期,美國總統明確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并稱這一日期“不會再變”。這一表態背后,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復無常正持續給全球航運業和供應鏈帶來嚴峻考驗。
繼4月宣布關稅計劃引發企業搶先進口潮后,此次暫緩期的延長并未催生新一輪進口高峰。美國洛杉磯港數據顯示,5月TEU量同比下降5%,預計7月同比將下降27%,反映出市場預期的轉變。威達信集團亞洲區首席商務官柯靈蕓指出,保護主義推高的成本正促使企業重新布局供應鏈,本地化和近岸外包趨勢日益明顯,這可能長期抑制國際航運需求。
庫存高企是當前供應鏈的另一大特點。一季度搶貨潮使美國零售商庫存充足,雖有所消耗,但6月美國物流經理指數(LMI)升至近兩年高位,主要因庫存水平上升。專家認為,在現有庫存和關稅壓力下,未來進口規?赡艿陀陬A期。這直接導致海運需求疲軟,運價大幅下跌。德魯里數據顯示,集裝箱運費環比下跌5.7%,較峰值跌超20%,反映了美國進口需求的持續疲軟。
航運巨頭馬士基也坦言,政策透明度下降和不斷變化的截止日期正影響企業運輸決策,其平均關稅負擔約為21%?蚂`蕓預計,短期內政策不確定性將導致航運量波動,中期則可能在較低水平穩定。
全球航運業面臨的挑戰遠不止關稅。地緣政治沖突正推高保險成本。戰爭風險保險費率均有不同程度上漲,以色列港口相關費率更飆升至0.7%,進一步增加了運營成本。
面對這一復雜局面,柯靈蕓建議企業采取多維度策略,包括與貨代重新談判、測試危機預案、優化高風險區運輸、多元化供應鏈、調整價格效率以及擴大保險范圍等。同時,她也警告,實施“近岸外包”等策略可能遭遇監管差異、勞動力技能不足、原產地規則復雜等挑戰,短期內可能導致運營中斷。
盡管東南亞等地區可能尋求與美國談判以爭取更優條件,但整體而言,關稅政策推高成本的趨勢難以避免,對全球制造業和消費者都將產生影響。供應鏈的重構之路,在政策與地緣政治的雙重變奏下,充滿未知與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