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完成“雪龍”號修理改裝任務
日前,我國第一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在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圓滿完成全部修理任務后順利起航。作為繼去年與極地中心良好合作后的又一次重要承接,此次“雪龍”號的成功啟航,不僅是對上海中遠海運重工船舶修理改裝能力的一次有力檢驗,更是上海中遠海運重工按照集團、重工戰略部署,深化落實 “一體兩翼” 發展戰略,全力打造綠色、低碳、智能船舶與海洋工程修理改裝旗艦工廠的生動實踐。
“雪龍”號船長167米,型寬22.6米,型深13.5米,滿載排水量達 21025噸。截止到今年7月,“雪龍”號已完成31次南極科學考察和9次北極科學考察,在執行科學考察與運輸補給任務中,足跡遍布了五大洋。此次“雪龍”號再次進廠升級改造,正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其科考與航行性能,以滿足日益復雜的極地科考需求。本次修理工程在常規塢修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中部實驗室改造工程、尾部實驗室新增電梯及裝修工程和塢內軸系工程拆檢等多項極具挑戰性的項目。
為確保升級完成后的雪龍號能夠如期再度起航,承載起我國極地科考事業持續前行的重要使命,上海中遠海運重工總管團隊迎難而上,面對工程難點,他們日夜鉆研、反復推演,組織各專業主管系統梳理船舶圖紙資料,全面掌握設備參數和結構特點。船舶靠泊后,總管小組立即展開現場勘驗,結合實船狀況動態優化施工方案,先后召開十余次專項安全生產會,從工藝可行性、安全風險管控、資源調配等多維度進行深入論證,特別針對人員組織、設備保障、材料供應、工藝標準及作業環境等關鍵要素制定了周密的保障措施,確保修理全程安全可控、質量達標、節點如期,以硬核實力與不懈努力為雪龍號保駕護航。
在尾部實驗室新增物資轉運電梯及裝修改造工程中,挑戰尤為突出。不僅要完成雙重任務,電梯井的結構改造更是難上加難,由于“雪龍”號的鋼板材質特殊,總管小組經過多方協調與反復溝通,成功調配到適配的DH40鋼板,亮劍奮斗搶工期。更棘手的是,在新加電梯井的過程中,總管小組發現電梯井圖紙與現場不符,項目初期拆除舊設施后,還發現電梯處的實際結構與原設計存在較大差異,管系、風道碰撞問題突出。面對這一復雜局面,上海中遠海運重工總管小組迅速行動,積極與設計人員、電梯安裝廠家展開溝通,主動征求船檢意見,根據現場船東、設計院的建議,制定出合適的施工方案,通過多方協作成功解決了技術難題,最終圓滿完成新加電梯井的工程,不僅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同時得到了船東的高度肯定。
塢內軸系工程拆檢是此次修理的重中之重,這項工程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多重嚴峻考驗。由于“雪龍”號結構小且重,局部載荷已達到浮船塢的臨界值,這意味著進塢過程必須零偏差,既要確保進塢船舶的安全,也要保障浮船塢的安全,只有安全工作完全達標后,才能著手應對工程本身的難題。而工程的難點在于,因軸系油封需要更換,總管團隊需完成拆除舵葉、可變螺距螺旋槳槳葉,以及將900mm軸徑尾軸連同螺旋槳槳轂外抽14m等一系列高難度操作,完成油封更換后還要逐步回裝。
更具挑戰的是,“雪龍”號引進時間較早,歷經多次改造,軸系修理任務需全部依靠總管團隊根據現場實際,依托自身專業技術力量逐項攻破。為解決這一難題,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專門組建了技術小組,并邀請相關專家進廠交流,共同制定了詳細的施工工藝文件。在施工過程中,技術小組全程跟進,及時在現場解決各類突發問題,最終經過15天的艱苦奮戰圓滿完成軸系工程,后續經過碼頭零螺距試車及錨地帶負荷試航,軸系運行狀況良好,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
近年來,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始終堅持提升船舶修理的專業水平和核心生產管控能力,致力于打造船舶修理改裝的品牌優勢,秉持專業、創新、高效的精神,為更多類型的船舶提供專業的優質服務。此次雪龍號的高標準交付,正是公司全面提升船舶修理改裝業務的“上海中遠海運重工速度”和 “上海中遠海運重工質量” 的有力證明,從精密設備檢修到船體結構維護,無不彰顯出精益求精,打造高效引擎的企業理念。通過成功承修“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項目,充分展現出了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在復雜項目技術攻堅、跨部門資源整合、高難度工程實施等方面的綜合服務優勢,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企業在極地科考船維修領域的專業地位,持續為服務海洋強國與極地科考事業發展貢獻硬核力量。
